隨著國人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與休閒生活,毫無假期可言的傳統家庭式養豬飼養模式,往往成為年輕人不願意接續從事相關行業的主要原因。據統計,高雄市養豬戶數近五年來已從791場縮減成580場,減幅達26%,除了環保法規日益嚴格與生產成本提高外,第二代不願接棒也是個體的養豬戶持續退出產業的主要因素。
為因應全球經濟動物企業化的經營方式,批次化管理讓豬場的資訊更加透明化且有可預期的產量。重要的是可適用在國內大小規模的豬場及各種生產系統,不僅提升豬場的生產效能、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更讓豬場的管理變得容易。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特別邀請農業科技研究院陳世平博士,分別至內門區及阿蓮區舉辦二場農民教育講習,主要藉由國外豬隻生產及健康管理技術的成功經驗,介紹三週為一分娩批次(簡稱三週批)的生產模式,設法控制母豬同期配種、分娩及離乳的節奏,讓養豬場達成批次化生產目標。使得養豬戶可以更輕鬆的管理豬場,時間運用更為彈性,兼顧生活品質不再全年無休。
動保處處長徐榮彬表示,全球化的經貿交流日益頻繁,動物疫病的傳播與流行更加迅速,現今牧場的動物疫病已變得更加複雜,以往獸醫僅提供疾病診斷與投藥,已無法有效防範控制疾病的發生。因此,更積極推廣新型「生產醫學」等相關措施與概念,藉由專業知識的教育講座,改善畜牧場飼養環境及強化經營管理,以提升生產效率與競爭力,並且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