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道癌治療使用新式內視鏡免開腔

2016-01-02 00:55

集五癌於一身,透過先進的內視鏡篩檢及治療技術,不但痊癒且能順利返回工作崗位
54歲的廖先生,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過去因為工作緣故,長期飲食不正常,且有酗酒習慣,八年前發現口腔出現潰瘍,結果被診斷罹患「口腔癌」,在醫師的建議之下,後續接受了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結果依序發現了「下咽癌」、「食道原位癌」、「胃癌」及「大腸原位癌」,集「五癌」於一身,所幸因即早的內視鏡篩檢,且透過先進的內視鏡診斷技術,這些癌病變發現時都屬早期,利用內視鏡治療技術可以加以切除根治,術後不但器官得以保存,且能順利返回工作崗位。

內視鏡射頻消融術 治療巴瑞特食道 快又準
25歲陳先生,是社會新鮮人,平時喜歡吃甜食,導致體型肥胖,且經常有胃食道逆流等火燒心的症狀,初期並不以為意,有一天因為胸口疼痛,於是至本院胃腸科就診,醫師建議進一步接受胃鏡的檢查,結果發現除了逆流性食道炎之外,還罹患了三公分長的巴瑞特食道症癌前病變,後來接受內視鏡射頻消融術治療,術後沒有產生任何併發症,且三天後就可出院打球、工作,一個月後胃鏡追蹤顯示食道病變已被完整消除。

預防食道癌尤重「及早篩檢並解決癌前病變」,國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 恐致食道癌前病變
食道癌平均年齡活不過60歲,在十大癌症中有「短命癌」之稱,更是十年來死亡率增幅的第一名,死亡率增長幅度遠遠高於頭號癌症殺手肺癌、肝癌與大腸癌!

由於飲食習慣不正常,以及日常生活壓力增加,使得胃食道逆流已成為一個「文明病」,義大醫院肝膽腸胃科 張吉仰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近年來因胃食道逆流症狀而就診的民眾明顯增加,長期的胃食道逆流,當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久了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食道黏膜就可能會產生變異,進而演變為臨床上所指的「巴瑞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目前在美國估計大約有10-15%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有合併巴瑞特食道,在台灣也有1%左右。

一般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知相當有限,更重要的是巴瑞特食道是個癌前病變,它可以演變成食道腺癌,一旦被確診為有巴瑞特食道症,每年轉變成食道腺癌的發生率約0.12%到0.5%,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30至40倍。這個癌症過去20年在美國已經增加了約5倍之多,所以胃食道逆流以及巴瑞特食道症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疾病。

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張吉仰表示,一般而言罹患巴瑞特食道的危險因子有年紀(愈大,大於50歲),性別(男:女約2:1),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越嚴重或時間越久),食道疝脫,中廣型肥胖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約有40%的巴瑞特食道患者是沒有上消化道症狀的,且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20多歲的年輕人亦不少見。目前的診斷主要是靠內視鏡來尋找可疑的目標加上切片檢查來做確診,但要靠傳統內視鏡找尋出可疑的癌變處仍相當困難,過去主要是依靠隨機切片,但卻往往無法命中標的,近年來隨著內視鏡光學技術的進展,一些新的影像強化內視鏡技術,例如窄頻影像內視鏡、醋酸染色內視鏡技術等,能有效幫助醫師尋找出開始產生癌變的區域,增加切片時的準確度。

巴瑞特食道的治療首先要根據病理的報告來選擇,依照食道細胞組織不良病變的範圍分為低、中、及高度不良三個階段。當巴瑞特食道症已出現有高度不良病變的狀況時,未來轉變成食道癌風險高達7成以上!然而一但產生食道腺癌之後,其預後相當不好,5年的存活率約僅有10%,唯有及早解決食道癌前病變,才是遠離食道癌威脅根本之道。

治療新進展「內視鏡黏膜剝離術」及「內視鏡射頻消融術」快又準 突破傳統開胸手術限制
義大醫院肝膽腸胃科表示,食道癌前病變及早期食道癌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已有重大突破,有別以往傳統食道切除手術,一些先進的內視鏡治療技術,包括「內視鏡黏膜剝離術」,可以利用一個小刀,像削蘋果皮一樣的方式,將病變完整切除;或「內視鏡射頻消融術」,透過一個可產生高溫的晶片,像被熨斗湯傷一樣,將食道表面有變異的病兆細胞燙死;這些內視鏡治療技術,治療的安全性高、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短,最重要的是食道可以被保存下來,術後也可以正常由口進食,並立即返回工作崗位。

guest
0 路過留言
內嵌反饋
檢視所有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