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骨科名醫寫程式 開刀房變雲端基地

2017-04-05 01:06
七旬骨科名醫寫程式 開刀房變雲端基地

為將社區關懷據點、環保教育站健康資訊、長輩們的個人憶能、體適能、血壓監測等健康與自主維護或管理健康資訊詳加記錄,76歲骨科醫師洪宏典將昔日開刀房打造成雲端基地,自己寫程式,套用微軟表格再串聯Google雲端硬碟與其他功能,不花一毛錢地建構健康雲端資料庫,透過這套終身健康管理工具,讓健康照護進入社區長期照護服務,甚至串連全球。

「只有從事相同專業領域的人,才能寫出最符合需求的軟體系統」。骨科名醫洪宏典跨界寫程式,要追溯到民國70年,當時從旅居美國的同輩親戚口中得知電腦這個新興科技產物,立即購入個人第一部電腦。體驗電腦所帶來的諸多便利,他決定將自營的骨科醫院電腦化,花大錢請軟體工程師開發系統,但系統無法使用,承包的工程師自此聯繫不上,最後洪宏典決定自己來。他請電腦家教每天午休一對一教學,晚上11點醫院休診後,自修鑽研到凌晨兩點,最後醫院所有資料建檔順利從紙本走上電腦化。

七旬骨科名醫寫程式 開刀房變雲端基地

事實上,在世界各國面臨人口老化及醫療支出持續高漲,醫療資訊雲端化已是未來趨勢,例如慈濟高屏人醫會及慈濟高雄分會共同執行的「健康憶能促進服務計畫」,即針對「憶能促進」、「血壓監測」及「體適能護照」三大社區銀髮熱門需求試辦創新服務體驗,透過專業醫護與社工跨業合作。而負責籌劃的人醫會醫師洪宏典,因在自家歇業診所開刀房寫程式,建置雲端科技帶動健康創新動能,他也期許健康照護透過科技進入社區和居家,守護鄰里健康。

「健康憶能促進服務計畫」兩年前朝健康管理、憶能促進之方向落實社區推動,輔以社區發展、慈善工作等合作投入,首先憶能促進領域在楠梓區、大社區、鼓山區開班;血壓雲端監測則在今年初於前鎮區、梓官區、大社區試辦,透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匯聚強大創新動能,已為社區健康照顧帶來嶄新契機。

政府推動共同醫療資訊,洪宏典基於資安隱私下建置平台,使用者無需向醫院調病歷,而是透過QR Code個人代碼,將自身健康紀錄上傳到資料庫,人醫會整理好放在雲端,作為健康照護監測與追蹤管理,積極打造高齡專屬的智慧健康雲端服務機制。他進一步指出,在「健康管理」領域中,憶能促進班與體適能團練從社區好鄰居的概念出發,附加功能還包含做志工、交友、健康照護與諮詢等,讓長者們時時充滿溫暖及關懷,近期將連結至高雄靜思堂醫護室,透過健康雲的建構,加速以科技化服務推升更即時社區關懷。

慈濟高雄分會社服組組長楊芳美表示,基金會意會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另有「健康監測」以高齡專屬的智慧健康雲端,透過人醫會專業醫護與社工、志工組成照顧網路,進行居家關懷服務,團隊做好準備並以行動健康管理模式建置「健康雲」,透過雲端參與自我健康管理與社區結合,讓社區長輩能有一個可以促進健康、延緩老化、拓展人際關係的雲端照護環境。

guest
0 路過留言
內嵌反饋
檢視所有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