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最後施政報告 許立明:用百米速度衝刺

2018-08-21 08:05

由前巿長陳菊市長、代理巿長許立明所帶領的高雄市政府團隊,8/20日進行任內最後一回市長施政報告,許立明表示,翻轉高雄宿命,推動城市進步,是府會合作的共同成就,12年來產業轉型獲得成果,經濟、交通、治水、社福、文化等面向也繳出亮麗成績,尤其是經濟穩定成長,各項數據高雄都是名列前茅。他會以百米速度衝刺完成重大未完建設。

許立明對近期因選舉關係出現不實扭曲的言論表示遺憾,他說,事實上整體經濟數據足以證明,高雄市在六都中的經濟成長力道是強勁的、是上升的,選舉語言不能模糊事實真相。根據中央主計總處及財政部的統計,遠見城市競爭力「產業產值5年平均成長率」經濟指標,高雄是六都第1;從城市GDP的營利事業銷售額來看,2016、2017年,成長率都是六都第一,連續兩年成長率最高;近四年來,「綜合零售業」銷售額成長200億以上。

此外,市府持續推動促參招商,靈活運用設定地上權、標租、都市更新、合作開發等方式,引進民間投資公共建設達到1,030億元,預估可挹注市庫233億元。而依據財政部的促參評鑑,高雄的名次是六都前2名,更連續3年獲頒全國招商卓越獎。和發產業園區、總圖二期、凹子底地上權案;小港醫院、鳳山醫院、兩座再生水廠,都是創造就業機會及永續公共服務的標竿。

針對「體感科技園區計畫」前瞻計畫匡列11.9億,今年執行2.4億,補助VR影視產製以及全台第一座VR劇院,這項計畫是以高雄為主的產業計畫,可望創造100億產值。過去因為港口管制,阻絕港市合作發展的機會,現則與國營企業合組「亞洲新灣區聯盟」,第一波推出台電特貿三地上權案,期待年底完成招商釋出。認真拚建設,也嚴格遵守財政紀律,去年達成民選市長23年來首次零舉債的里程碑,實質還債10億元,對預算將會盡心完成,該給的承諾一項都不會少。

根據勞動部資料,高雄市11年來勞動力增加11萬人,勞保投保人數增加14萬人,顯示常住人口及就業機會穩定增長。整體失業率及青年失業率而言,失業率從8年前的5.8%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7%,降幅超過2個百分點。青年失業率也明顯改善,107上半年的統計,15至24歲失業率9.2%,六都第2,10年來下降近7%。25至29歲的失業率5.7%,六都第2,十年來下降3.7%。30至34歲失業率2.7%,六都第1,下降3.2%。

大高雄整體經濟情勢在上升,而部分商圈的生意受到一些調整或轉移,其實源自於兩個層面,第一,空間上的轉移,過去傳統熱鬧的商圈,因為城市的成長發展而創造出新興人潮聚集點,例如棧貳庫、駁二、巨蛋商圈、瑞豐夜市、鳳山文山特區等,平日假日都人潮眾多。第二,產業別的轉移,消費習慣的改變,高雄地區「電視購物、網路購物」近年在家數及銷售額上持續成長,近4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成長了2至3倍,實體店面勢必受到影響。

產業布局是高雄命脈,許立明表示,合併後市府提出3項主要計畫,其一是北高雄的「創新科技走廊」,範圍從高科路竹園區、連接既有岡山產業聚落、串聯橋頭科學園區,再延伸至楠梓加工出口區及五輕高煉廠。此計畫中有石化金屬產業的高值化,也有醫材綠能新聚落,還有前瞻推動的興達港海洋產業專區,而投資3,350億的華邦電,預計10月3日正式動工,高雄半導體聚落就此確立。

其二是以港口為核心的「亞洲新灣區」,培育出數位、文創、體感、電競產業。而隨著高雄展覽館等5大建設的落實,彰顯亞洲新灣區是台灣近10年來唯一落實的大型經建計劃。第三是「智慧運籌港」,利用洲際貨櫃中心及國道七號,從海洋拉動陸地、打造台灣品牌基地。未來期待由傳統產業導入循環經濟的產業模式,讓廢棄物變成另一個廠商的生產材料,做到「零污染」、「零廢棄」、「零排放」。

未來,橋頭科學園區第1期有267公頃的高科技產業用地,放眼亞洲再也沒有任何一塊區域像亞洲新灣區,有超過600公頃可立即投入招商發展;加上86公頃的和發產業園區、74公頃的仁武產業園區、220公頃的南星計畫等,創造超過1,200公頃的產業儲備空間。三計畫代表的是走向高價值低汙染,讓高科技產業紮根高雄,硬體如半導體,軟體如體感園區的設立,為高雄立下均衡多元的產業布局。

guest
0 路過留言
內嵌反饋
檢視所有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