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研究團隊,投入近8年時間,首度證實海洋生物會攝取並積累PM1,且透過生殖移轉給下一代。這項全球首創的重大發現榮登國際環境科技權威頂尖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為空氣污染物進入海洋後的傳遞研究開啟全新視野。
團隊代表教授劉莉蓮表示,位在沖繩海槽尾端的龜山島多處淺海熱泉,大量海葵卻可生長在這既酸又毒的環境中。「我們從帶回來的海葵標本中看到前所未見的黑色粒狀物,問了團隊中專門研究海葵的副研究員陳建勳也沒有答案。」後來將海葵做組織切片,透過技術比對及元素分析,發現這些「黑顆粒」中竟然有超細懸浮微粒PM1。
劉莉蓮表示,大部分人對PM2.5都不陌生,這些粒狀污染物除了影響空氣品質,更是氣候暖化的重要因子,也證實對人類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而PM1指的是小於1微米的超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影響更鉅。劉莉蓮進一步指出, 海洋占地球面積的71%,懸浮微粒進入海洋後,生物相關研究不多,這項研究證實了空污微粒對海洋生物影響甚大,突破生物體內懸浮微粒無法快速直接取出的困境,更為懸浮微粒影響自然環境相關議題帶來新的契機。從海葵組織切片發現,這些污染物會從上一代繼承轉移,PM1濃度高時甚至肉眼可見!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海科系講座教授陳鎮東、教授劉莉蓮、助理教授雷漢杰、研究生謝振允與郭孟穎、環工所教授袁中新、海資系副教授蕭炎宏,以及中山校友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