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研3號」科學首航 中山大學5新儀器探海洋

2020-05-05 14:00
「新海研3號」科學首航 中山大學5新儀器探海洋

「新海研3號」今(5/5)日展開科學首航!這艘由科技部交給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營運的海洋研究船,從高雄旗津出發,往南海北部海域,進行「海洋碳循環及環境變遷對海洋生物的影響調查及採樣」。

首航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洪慶章教授擔任領隊,新海研3號搭載跨時代5大新型儀器,包括動態定位系統(Dynamic Positioning)、超短基線水下定位系統(Ultra Short Baseline),多音束聲納測深系統、聲納同步運作器(k-sync)及海底地質剖面儀,未來將協助中山團隊挖掘更多潛藏深海的研究寶藏。

「新海研3號」科學首航 中山大學5新儀器探海洋
水下的圓盤採水瓶用來採集表層海水到深水的藻類,營養鹽,溶氧,顆粒有機碳 ,溶解有機碳及浮游生物。(圖/國立中山大學)

洪慶章表示,新海研3號的動態定位系統可讓船隻穩定且靜止於海面上,準確度大幅提升,是一套很先進的設備,首航將進行海洋碳循環研究,分析颱風期間海洋生物吸碳量,研究並證實颱風對南海寡營養海域的海洋食物鏈所扮演的角色。以往受限於研究船設備與功能,只能透過衛星觀察藻類濃度多寡,現在可以往更深的海域進行調研,團隊可望帶回更豐碩的研究成果。

「新海研3號」科學首航 中山大學5新儀器探海洋
深海海洋浮游生物及微塑料拖網。(圖/國立中山大學)

海科院院長李賢華表示,「中山海洋研究船的首航,對全體師生而言,是一大盛事、也是喜事」,船上的設備與功比以往的海研船大幅提升,中山未來將進行風電、洋流、黑潮發電及甲烷冰探勘、海洋碳循環等海洋能源的研究,其他諸如全球暖化及環境變遷對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造成之衝擊,以及地質災害等海洋相關研究,也將借重新船,持續強化中山大學於海洋研究的能量。

延伸閱讀